彭某的技术折腾笔记

彭某的技术折腾笔记

家庭服务器搭建及配置指南 (2) -- 硬件选择

48
2022-08-17

家庭服务器搭建及配置指南 (2) -- 硬件选择

2022年8月10日

摘要

如果阅读完第一章节过后,认为本地服务器的确是一个适合自己的选择,那么,本章节的内容将为你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带领你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本章节将以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介绍每一个需要用到的硬件以及其选择的核心指标。

各硬件的选择

在大多数服务器硬件相关的选购教程中,都是先挑选合适的 CPU,再选择其他配件,然而,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适合大众的思路。至于为什么,我慢慢讲。

看我文章的大部分人,首先应该承认一点,那就是你的需求一定非常简单,至少大概率不会比我的 软路由 + NAS + 服务器 + Windows 要更复杂,那么,也就是说,你对计算性能几乎是毫无要求的。在此前提下,只要核心数(或者说超线程数)够用(能给每个虚拟化系统按需分配 1 ~ 2 个核心),主频,缓存大小,单核性能,等指标都完全不必考虑,因为在这样的使用场景下,这些指标都几乎不可感知。功耗也不必考虑,精挑细选一个低功耗平台所节省下来的 10W ~ 20W 的功耗,按照 0.5 元/kWh 的常规电价,每月大约能节约 5 元,而代价是极小的选择范围和极低的扩展性。还是那句话,如果你很在意每个月多出的 5 元,那请关闭这篇文章,好好工作,好好赚钱。

根据以上分析,CPU 其实根本就不是一个应该优先考虑的东西。

总之,整体上就一个思路:以需求为导向,不要过于局限。

主板

在我的逻辑之下,对于大部分用户,其实最先应该考虑的是主板。对于主板的选择,基本按照以下顺序进行筛选(序号代表优先级):

  1. 硬盘支持:你是否对高性能储存有要求?例如深度学习,游戏串流,数据库,视频串流,媒体素材库等。你是否对磁盘阵列有需求?例如 RAID-0,RAID-1,RAID-5 等。如果你有需求,需要在服务器上使用固态硬盘以提高连续读写速度或是提高小文件的随机访问速度,或是需要主板支持直接组建磁盘阵列,那请一定要根据主板对 NVME 或是 SATA 固态的支持,以及对磁盘阵列的支持来选择。注意,如果使用 SATA 固态,请不要为了省成本使用过老的 SATA2 接口的主板,因为其带宽无法跑满 SATA3 的固态硬盘。此外,磁盘阵列也可通过阵列卡及软件实现,可以自己根据情况分析。
  2. PCIe 接口及通道数量:如果你因为磁盘阵列或是别的原因需要很多块硬盘,超过了主板自带接口的数量从而需要使用额外的扩展卡,亦或是需要阵列卡组建硬件级的磁盘阵列,PCIe 接口就会派上用场。如果你用了固态硬盘并且想完全发挥其速度优势,一张更高速率的网卡也需要占用一条 PCIe 通道(500MB/s 的 SATA 固态需要 4000Mbps 的带宽,1.25GB/s 的 NVME固态需要 10Gbps 的带宽,也就是一张万兆网卡)。如果要在服务器内使用软路由,则至少需要一进一出两个以太网接口,常规主板只有一个,也需要独立网卡进行扩展,当然,市面上有许多双口甚至四口的网卡可供选择,可以减少 PCIe 接口的占用数量。如果还需要跑深度学习或者游戏串流,独立显卡也会占据 PCIe 接口。根据这些常见的需求,则可以计算出需要多少个 PCIe 插槽,以此来筛选主板。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消费级平台 PCIe 通道数有限,所以下方的 PCIe 接口即使是 x16 或者 x8,x4 的宽度,实际内部可能只有一半或者更少的引脚,且 PCIe 插槽可能会根据插入设备的数量进行动态分配,例如第一插槽单独使用时支持 x16,和第二插槽一起使用时降速为 x8,也需要注意。此外 NVME 接口和 PCIe 接口时常存在二选一的问题,也需要注意。对于有些 NVME 扩展卡,可能还需要主板支持 PCIe 通道拆分,在此不多做介绍。
  3. 闲置硬件:如果你手里有闲置的内存条,CPU,或是散热器之类的东西,则可以考虑在以上两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选择使用能支持这些闲置硬件的主板,从而达到省钱的目的。

根据上述规则,你基本就能清楚什么样的平台能满足你的使用了,根据预算从低到高,你可以选择:

  1. 上古服务器平台
  2. 过时消费级平台
  3. 寨板服务器平台
  4. 主流消费级平台
  5. 主流服务器平台

具体型号请自己研究或找懂的朋友推荐。

(也别搞个什么奔腾 4,酷睿 2 Duo 之类的老的离谱的东西,上市时间在 10 年之前的就不要考虑了)

CPU

如果需要虚拟化跑多个系统,则按照每个虚拟机 2 个线程计算,加起来即可。如果不需要虚拟化,2 核 4 线程够用,4 核 8 线程绰绰有余。如果你自己清楚你有高性能计算需求,那你应该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样的 CPU,不必跟随我的建议。在选好主板的情况下,CPU 的选择范围就很小了,只考虑线程数即可,不必考虑主频,缓存,功耗等其余任意因素。

内存

能双通道就双通道,如果需要虚拟化跑多个系统,则按照每个虚拟机 2GB 计算,加起来即可。如果不需要虚拟化,4GB 够用,8GB 绰绰有余。如果你自己清楚你有高性能计算需求,那你应该明白自己需要多大的内存,不必跟随我的建议。

电源

想省钱就小黄鱼随便收网吧拆机的,想稳就买全新,随便买,都够用。

散热器

基本是个散热器就行,Intel 原装散热就够用,基本 20 块钱一个,手里有多余的也能用,或者想稳妥点几十块钱买个塔式散热也可以。

机箱

随意,电脑城二手市场 10 元一个的就够用,如果你需要多硬盘,请选择专用的服务器机箱。

显卡

之所以放最后,是因为用不上,装系统的时候有核显就用核显,没核显就 20 块钱买个最便宜的亮机卡,装完就可以拔下来,以后都用不上了。如果你自己清楚你有高性能计算需求,那你应该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显卡,不必跟随我的建议,如果你是此类情况,电源和机箱需要做适当的调整。

总结

在这个部分我不会提出任何建议,请各位根据我提供的信息和自己的情况酌情选择适合自己的硬件。

  • 0